
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东路94-1号
联系人:陶先生
手机:13387892328
电话:0411-84602355
传真:0411-84641826
邮箱:dlsmtzsb@163.com
2017年10月24日,2300多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和特邀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376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133名中央纪委委员组成的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大事记
● 2016年2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十九大有关人事准备工作,决定成立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
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出席省区市和中央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016年6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做好十九届“两委”人事准备工作的意见》,对十九届“两委”的总体要求和人选条件、结构等,提出了明确意见。
●2016年7月
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总体方案》,对提名名额分配、考察方法步骤以及组织实施等作出具体安排。
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
●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先后组建46个考察组,分批对31个省区市和12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金融企业、在京中央企业等单位进行了考察。
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先后召开7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召开6次会议,逐一听取各考察组的汇报,研究提出了十九届“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
●2017年9月25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统筹考虑,研究提出“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
●2017年9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并决定提交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
●2017年10月20日
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受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托,刘云山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作说明。大会主席团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议名单,提交全体代表酝酿。
●2017年10月22日晚和23日上午
大会主席团第三次和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经预选产生的“两委”候选人名单。
●2017年10月24日上午
经过发放选票、填写选票和投票、计票,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两委”建议名单出炉经过四步骤
未来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十九届“两委”人事准备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2016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十九大有关人事准备工作,决定成立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
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出席省区市和中央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多次听取考察组情况汇报,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改进干部工作、选好用好干部、加强班子建设……习近平全方位深刻阐释了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从根本上保证了十九大有关人事准备工作的正确方向。
在此基础上,2016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做好十九届“两委”人事准备工作的意见》,对十九届“两委”的总体要求和人选条件、结构等,提出了明确意见。
2016年7月,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总体方案》,对提名名额分配、考察方法步骤以及组织实施等作出具体安排。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先后组建46个考察组,分批对31个省区市和12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金融企业、在京中央企业等单位进行了考察。中央军委也派出10个考察组,对全军29个大单位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进行了考察。
“两委”人选的推荐、考察、提名,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总体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考察单位”“谈话调研和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深入考察,提出遴选对象”“听取考察组汇报,提出建议名单”4个大的步骤,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
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先后召开7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召开6次会议,逐一听取各考察组的汇报,研究提出了十九届“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
政治上不过关实行“一票否决”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完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繁重任务,需要选拔一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骨干。
选拔这样一批领导骨干,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政治上不过关的“一票否决”。
考察组坚持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为衡量人选的政治标准,用“四个意识”来检验人选的政治素质,考察人选的政治立场、政治定力和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情况。
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票否决;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另搞一套的,一票否决;骨头不硬、见风使舵、爱惜羽毛、当所谓“开明绅士”、不敢担当的,一票否决……
选拔这样一批领导骨干,必须坚持对廉洁问题“零容忍”,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
对每个人选都做到干部档案必审、个人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具有可查性信访举报必查;对巡视、审计反映的情况,受党纪政纪处分情况等,深入分析、作出评判;对干部“8小时外”情况延伸了解……
对考察中发现的疑点和了解到的线索,考察组认真核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和疑点。
有人反映一名干部移栽古树到自家院落,考察组立即派人暗中实地查看;有人反映一名干部打电话为其领导拉票,考察组专门与当事人谈话,并请省委及组织部通过其他途径从多方面进行核实……
在“放大镜”下,一些有“硬伤”的干部被排查出来。
在某地,考察组了解到两名呼声较高的干部涉及廉政问题后,坚决将其排除在会议推荐参考名单外。考察结束后,这两名干部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
选拔这样一批领导骨干,必须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在人选把关上做到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干部实际工作能力,重视那些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炼、干出突出工作成绩、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干部,重视那些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改革实干家,重视那些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有本事、善治理的行家里手。
某地一名女干部,原被列为考察对象,但通过深入考察和综合研判,考察组感到其能力素质离“两委”人选要求有一定差距。经慎重考虑,并与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反复沟通,最终没有将其列入,而是将一名政治素质好、长期在艰苦地区、成绩比较突出的干部列入名单。
坚持实事求是、以事择人,带来了重人才、重专业的新变化。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考察组按照“政治家+专门家”的要求考察人选,既看其是否熟悉综合管理、善于驾驭全局,又看其是否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是否在关键时刻具备一锤定音的专业决断。
坚持差额考察、差额遴选、好中选优,综合考虑人选条件和提名名额、结构等情况,有152名考察对象没有列为遴选对象。
考察不搞“大会海推”“划票打钩”
2016年8月初,某省一名干部接到通知参加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推荐。
根据以往经验,这名干部准备过去“开个会、投个票”了事。不曾想,考察组既没有开大会也没有搞投票,而是采取了与其谈话的方式。谈话不只是推荐一下人选、发表几句看法,而是“非常深入,不定调子、也不限时间,问得非常细、非常耐心,前后有两三个小时”。
不搞“大会海推”“划票打钩”,代之以深入的谈话调研,这一变化集中体现了十九届“两委”人事准备工作的理念创新。
据一位多次参加“两委”人选考察工作的同志介绍,以往考察工作第一步是召开省区市党委全委(扩大)会议,进行投票推荐。这种“大会海推”“划票打钩”的办法选干部,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人投关系票、人情票,选出来的不一定都是最优秀的干部,而且带来拉票、贿选等诸多弊端,甚至催生出“期权”“期货”交易。这样的民主变了味,走偏了方向。
针对这一问题,2014年党中央修订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新定位了民主推荐的功能作用:不是不要票,而是不“唯票”。
“我们要发扬民主,但不能让选票把党管干部原则架空了。”十九届“两委”人事准备工作启动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搞“大会海推”“划票打钩”,选人用人,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把好关。
根据中央要求,考察组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在考察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把关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相结合,体现在推荐方式的改进上——先进行谈话调研、听取意见,提出参考名单后,再进行会议推荐。
一位干部反映,动辄几百人“大呼隆”的投票场面不见了,但谈话范围扩大了,谈话内容深入了。考察组找他们面对面谈话,广泛深入听取意见,“这是真名实姓、实名推荐,参加谈话的比过去参加会议推荐的人数还要多”。
“干部心态很平静,领导身边很清静,社会反映很安静。”一名在地方工作多年的干部反映,以往考察组一来就开推荐大会,搞得满城风雨,搞得一些干部心浮气躁。这次要不是参加谈话,还不知道考察组在这里开展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相结合,体现在谈话方式的改进上——谈话从考察的一个环节拓展到全过程,谈话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也更强了。
不搞“大会海推”“划票打钩”,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将民主的真实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据统计,考察组平均每个省谈话1500多人次,比过去参加会议推荐的人数大大增加。每次谈话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重在举荐聚焦,有的重在比较遴选,有的重在深入评价,有的重在具体研判。
